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历史
  • 地理

      延长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部,北靠延川县,西联宝塔区,南接宜川县,东隔黄河与山西省大宁、永和两县相望。延河下游,黄河沿岸,全县辖6镇6乡、288个行政村、776个自然村,总人口1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境内以土石山区为主,土地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属酥梨、苹果的最佳优生区域,延长酥梨先后两次荣获中国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已被列入陕西省果品生产基地县。
  延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石油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924万吨,含油面积189.3平方公里。
  延长县属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夏短冬长。延长境内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是酥梨、苹果、花生、烤烟、花椒、红葱、棉花等最佳优生区,被陕西省列为优质酥梨、苹果、花生、烤烟生产基地县。药用植物较为丰富,大宗有甘草、远志、柴胡、酸枣等。
  延长石油驰名中外,并有天然气、煤、瓷土、石灰石、石英砂、铜等资源。
  县境内储油面积189.3平方公里,油层埋藏于距地表60--400米的岩层之间。其油潴厚度一般为6.48米。东部浅,西部深,南北基本呈水平状。地址储存条件较好,地质储量9224万吨。所储原油为低硫--石蜡基原油。密度小,喊硫量在 0.05--0.20%之间,运动黏度50℃,3.91--7.61厘泊。镍钒含量不高,残炭和胶质含量亦较低,可加工千余种产品。
  延长地处东部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中纬地带的过渡区,植被带有过渡的特色。全县可划分为黄河沿岸暖温带落页阔叶林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落叶阔叶林区。
  县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狼、狐狸、野兔、野猪、豹、獾、黄鼠、麻雀、啄木鸟、蝴蝶等100多种。

     春秋 (前770--前476)为白狄(后改白翟)地。
   战国 (前475--前222)初属魏,后属秦。
   秦(前221--前207)今境为高奴县辖,高奴为百户之上县,隶上郡。
   秦汉之际,项羽分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汉高祖元年(前206)灭翟国,复设高奴县。
   西汉(前206--24)高奴县隶上郡。
   公元8年,王莽篡汉,更朝“新”,改高奴县为利平县。
   东汉(25--220)复名高奴县,隶上郡。
   三国 魏(220--265)居住匈奴等少数民族,未设县。
   西晋(265--316)并入金明郡地。
   前秦(351--384)氐人苻健居关中称帝,都长安。为氐地。
   后秦(384--417)羌人姚苌据北地,杀苻健取长安,自称秦帝。为羌地。[按:乾隆、民国《延长县志》均记为“晋室东迁,(延长)没入苻秦,为羌地;姚秦又灭苻秦,为氐地”,有误,据《晋书 帝纪》载:“东晋穆帝永和七年(351)氐人苻健据关中称帝,建都长安,自称秦帝,国号后秦。”]
   大夏(407--431)匈奴族酋长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公元412年发动民众十余万户,筑统万国作国都。今延长为夏地,界于石城(甘泉县西)、因城(安塞县南)2县之间。
   北魏神 四年(431)魏灭夏。置广安县,属敷城郡北华州。
   西魏(535--557)以广安析置义乡县,属延州文安郡。
   北周(557--581)广安县、义安县,属延州文安郡,仍西魏故县;北周建德六年(577)分云岩、汾川2县地设门山县,属丹州乐川郡。
   隋仁寿元年(601)为避太子杨广名讳,广安县更名延安县。大业元年(605)将义乡县并入,属延安郡。开皇三年(583)门山县改属丹州,大业元年改州为郡,门山县撤消,辖地划归汾川县,隶延安郡。
   唐武德二年(619)境内兼设北连州,增置义乡、齐明2县,贞观二年(628)州废,义乡、齐明2县撤并。武德三年(620)分汾川县地复设门山县,隶属丹州。广德二年(764)始改为延长县,取延水长流入黄河之意,改属延州。
   五代十国(907--979)沿用延长县、门山县建置,隶延州。唐末延州被李茂贞占据,延长为节度使拓拔功所据。开平年间(907--911)延州归后梁,延长隶属忠义军。后唐隶彰武军。后晋、后汉、后周仍隶彰武军。
   北宋初,设路以辖州,延长县隶 延路延州。元佑中(1089--1091)延州改称延安府。熙宁七年(1074)门山县改属延安府。
   金(1115--1234)沿用延长、门山县旧制,属 延路延安府。皇统二年(1142)改隶彰武军。
   元(1260--1368)陕西设行中书省,领延安路,辖延长县。至元六年(1269)撤消门山县,辖地并入宜川县。
   明洪武九年(1376)六月设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五月改延安路为延安府,辖延长。
   清(1644--1911)实行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制。延长县属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辖。
   民国二年(1913)撤消府、州、厅制,省下设道、县两级,延长县隶属陕西省榆林道。
   民国十六年(1927)撤消道制,省直辖县。
   1935年5月30日延长县解放,成立延长县革命委员会,隶属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当年,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将延长县划归第二区行政督察署(实已不管领)。
   1936年12月10日原延长县六区与红泉县合并,成立红宜县抗日救国政府,属延宜军分区管辖。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延长县抗日救国政府,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同时并存国民党延长县政府,属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第二区行政督察署管辖。
   1937年7月红宜县改成称固临县,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
   1942年陕甘宁边区分置延属分区、绥德分区、关中分区、陇东分区、三边分区5区,延长、固临县改归延属分区所辖。同年,固临县分出南泥湾;设南泥湾垦区、归延属分区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将延长划归第一区行政督察署管辖(实已不管领)。
   1948年3月1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撤消固临县,改设临镇县。
   1949年2月撤消临镇县,辖区划归延长、延安两县,同年5月4日延长县属陕北行署直属县。
   1950年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
   1958年11月延川县并入,称延长县。1961年6月,按合并时的地域分出延川县。

      延长县属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夏短冬长。
    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少雪。从每年10月16日至次年4月10日,平均177天。平均温度-3.6℃。
     春季:极地大陆气团销弱,热带暖气团北进,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因冷气团的活动,气温日差较大,易出现寒潮、霜冻、大风等天气。风多沙尘暴(黄风)和浮尘,常有春旱。从4月11日至6月10日,约61天。平均温度10--22℃。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温高,降水多,多雷阵雨,时有冰雹。受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影响,雨量分布不均,常有伏旱。从6月11日至8月10日,约61天。平均温度23.1℃。
      秋季:暖湿气团与干冷气团交替,阴雨多,降温快。晚秋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从8月11日至10月15日,约66天。平均温度为10--22℃。
      由于地形影响,东西气候差异大。东部黄河沿岸地域,年平均气温9.5--11.4℃。,无霜期180--190天,年降雨量450--500毫米。东西部习惯播种季节相差15--20天,收获季节相距20--30天。
      全县湿润状况:干旱5个月(3--6月、11月),严重干旱3个月(12--2月)。半干旱1个月(10月),湿润3个月(7--9月)。
 
    矿产资源
    延长石油驰名中外,并有天然气、煤、瓷土、石灰石、石英砂、铜等资源。
     县境内储油面积189.3平方公里,油层埋藏于距地表60--400米的岩层之间。其油潴厚度一般为6.48米。东部浅,西部深,南北基本呈水平状。地址储存条件较好,地质储量9224万吨。所储原油为低硫--石蜡基原油。密度小,喊硫量在0.05--0.20%之间,运动黏度50℃,3.91--7.61厘泊。镍钒含量不高,残炭和胶质含量亦较低,可加工千余种产品。
     延长地处东部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中纬地带的过渡区,植被带有过渡的特色。全县可划分为黄河沿岸暖温带落页阔叶林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落叶阔叶林区。
     县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狼、狐狸、野兔、野猪、豹、獾、黄鼠、麻雀、啄木鸟、蝴蝶等100多种。